2025年10月19日,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周边外交和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外交学院等多家单位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研究员主持兼评议。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外交学院院长王帆教授以“美国对中国周边战略动向”为题作主旨演讲,对当前美国对华战略的国内外原因、主要战略举措和系统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傅小强研究员以“动荡变革期周边经略的危与机”为题作主旨演讲,提出美国对中国周边环境的破坏性塑造呈现出三种效应,并全面剖析了动荡变革时期我国周边经略中潜藏的危机。
本次研讨会共分为两个议题、三个小节,分别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外交学院科研处处长凌胜利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编辑部主任傅勇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王震研究员主持兼评议。
在“大国竞争与周边命运共同体”议题研讨中,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于铁军教授探讨了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博弈与地区安全的互动态势,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周方银教授分析了大国竞争背景下中国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行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张洁研究员探讨了构建周边安全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与实践路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祁怀高研究员基于量化分析探讨了中国周边枢纽伙伴国的选取与经略。
在“周边地区热点及发展态势”议题研讨上半节,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阿明研究员深入探讨了朝鲜半岛安全态势的演变及其对中国地区安全战略的影响,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张云教授则聚焦于2025年东南亚的安全形势及该区域治理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钟飞腾研究员分析了局部泛安全化时代下周边地区的新格局,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查雯教授分析了中美两国在东盟地区的叙事建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骆永昆研究员探讨了百年变局下中国与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所面临的三大关键问题。
在“周边地区热点及发展态势”议题研讨下半节,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外交学院科研处处长凌胜利教授解读了亚洲安全模式与中国周边安全共同体的可行路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研究员分析了中国与南亚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进展、方向与挑战,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陈小鼎教授阐释了世界政治极化背景下上海合作组织的韧性与路径选择,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欧亚研究室主任顾炜研究员探讨了上合组织在中亚地区和外高加索地区的作用与发展,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董亮副研究员分析了碳中和前景下的中国周边生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取得的成就与潜在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张群博士阐释了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动态、前景和政策实践。
最后,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外交学院科研处处长凌胜利教授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王震研究员就本次会议作了总结。双方均表示,未来将聚焦周边外交、全球治理、大国关系等重大议题,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会,构建机制化交流平台,同时进一步加强青年学者培养,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储备新生力量,不断推动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