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代表团赴韩国学术交流

1168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与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在韩国首尔联合召开“中韩公共外交和东亚地区合作”首届学术交流会议。来自上海社科院、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学术机构的学者,围绕东亚国际政治、中韩公共外交以及朝鲜半岛问题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

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鸣研究员在会上作为题为“中国与韩国是决定东北亚安全与繁荣的重要力量”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在朴槿惠总统访华后,中韩关系取得积极进展。但东北亚也面临严峻的安全形势。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繁荣正在受到朝日改变现状和奉行对抗政策的挑战与威胁。中韩两国有责任与使命携起手来,共同发展。对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两国应以互利、互让、互惠、理性的态度进行管理。两国应在朝鲜半岛无核化、经贸、环境保护、全球治理、应对金融危机、人文等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

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事务总长石东演先生在致辞中指出,朴槿惠总统今年6月的访华为我们提供了两国公共外交的美好范例。中韩必须正确处理纠纷、扩大合作领域,建立“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推动人文领域的合作。东北亚历史财团与上海社科院举行的本次学术交流,必将在中韩人文领域为两国民间的“相互理解与信赖”提供学术支持。

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李开盛副研究员做了“东北亚合作:碎片化的形成及其解释”的会议发言。他认为,东北亚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但也是地区一体化合作最后滞后的地区,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合作的碎片化,主要体现为不同合作区块之间的竞争。碎片化的形成主要基于利益与观念两方面的动因。利益方面包括中美和中日权力竞争、安全议题和经济合作等因素,而观念方面则包括儒家文化、历史记忆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相较而言,利益因素在其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考虑到东北亚各国间的利益分歧根深蒂固,要消除碎片化任重道远。

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罗辉博士在会上作了关于中国对东北亚区域的公共外交的发言。她指出,公共外交近年来已经上升为中国主流政策的话语。鉴于东北亚地区合作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缓慢,中国在该地区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增信释疑的公共外交,推动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加强地区各国之间的文化、教育和社会交流,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中国对该地区的公共外交仍有改善和提升的空间。

作为会议协办单位的韩国《中央日报》以“韩国要闻”的形式对本次会议作了全面的重点报道和高度评价。该报在题为增加共同利益可解决东亚悖论问题的报道中指出,本次会议中韩学者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东北亚因利益和观念的差异正在走向分裂,扩大共同利益是合理的解决方法。为了促进韩中关系,现在需要专家献计献策。报道特别提到,中方学者提出的有关“由于利益和观念差异造成地区合作‘碎片化’”的观点“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