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当代国际关系演变进程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全球力量对比中的地位日渐扩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提高,中国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梦”和“海洋强国”战略,为中国施展灵活周边外交政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地区环境则成为中国周边政策的重要目标。
围绕着为实现“中国梦”争取良好外部环境,中国外交发生了与之匹配的逻辑变化。与过去相比,中国对周边外交更为重视,既强化战略经营,又采取刚柔并济与区别对待的不同方略。中国强调各国应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并首次提出了从顶层设计入手强化对外交工作的布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务实经略周边的周边战略思想。中国外交正以更加积极自信的姿态,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一个坚持原则与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形象。
尽管近年来中国影响力不断上升,但周边国家认为中国尚未承担应有的责任。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价值观差异,不利于拓展进一步合作。
中国周边不少国家仍然处于转型期,政局不稳趋于普遍化与常态化,周边热点问题不同程度升温并且牵动全局,海洋权益争端加剧,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问题复杂,加之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不断深入,导致中国周边环境更趋复杂。
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依存日益紧密,但摩擦也在上升:特别是周边国家对华不信任感日趋增加;周边国家对华采取实用主义的平衡外交策略,企图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近年来,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积极运筹外交全局,突出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为中国和平发展争取了良好周边环境,同时推动了中国发展更多惠及到周边国家与地区之中,实现了外交良好开局。
中国外交在尊重国际事务准则、国家主权和基本人权的前提下,确保国家利益最大化成为中国外交所面临的主要选择。
近年来,亚太国家群体性崛起,随着中国国力的迅速上升和美国“重返亚太”,使得亚太地区日渐成为国际关系演变的重心,并决定着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而中国周边国家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挤压下不得不进入了战略再定位阶段,中国已经进入大战略博弈的关键期。
亚太格局的变动,使得东亚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中美“两极格局”,但这一格局并非完全对抗,呈现出竞争与合作的态势,中国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与周边其他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双边、多边合作成为周边地区的主流。
中国需要果断超越经济外交思路,应对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周边关系,在继续发挥经济往来的润滑作用的同时,应积极采取政治、安全、文化等手段,主动在东亚政治与安全问题上提出议题和解决方案,为东亚共同的安全提供构想、设计框架,以化解周围国家对中国日渐强大而带来的安全疑虑。
中国新周边外交战略以“睦邻互信、互利合作;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平等对话、开放包容”为主要特征。
由于目前中国国内地区发展水准极不平衡,文化软实力大大滞后于经济发展,在国际舆论和话语权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由于新媒体崛起成为国际社会一种新的战略工具并改变了以往的国家主导的传播格局。全球传播加速了价值观的传播,改变了过去以西方为主的资讯传播秩序。中国周边外交目标在走多元化道路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对外传播战略。
简而言之,中国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周边外交体系:首先,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以防止问题的滋生、蔓延和升级,避免非传统安全挑战向传统安全冲突转化,尽快恢复国家间的正常关系与合作秩序;
其次,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科技等手段,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形式多样、逐步推进、与时俱进的方式加以应对;
再次,早日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扩大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与政治影响力;
在经营周边的同时,积极推进“西进”战略,不断扩大中国在中亚和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与安全等领域的影响力;
积极开拓海洋与开发海洋经济,提高中国的海洋能力。维护良好的出海通道一方面需要外交手段,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中国需要尽快制定国家海洋安全战略,积极塑造海洋安全文化。采取大陆战略以化解海上安全压力,以陆海均衡的发展战略应对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
中国应积极致力于在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致力于通过友好谈判和平解决领土、领海和海洋权益争端。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不将南海争议扩大化、复杂化、国际化,避免在本地区制造矛盾和紧张,符合中国和本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我们主张由直接当事方通过双边谈判和平解决南海争议,中国高度重视南海航行自由与安全,一贯坚持南海航行自由应该得到保障,并将继续积极参与地区海上安全合作。中国将继续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妥善处理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
积极推进人文交流。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理相邻,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与许多国家更是文脉相通,文化相近,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社会人文交流合作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基础。积极推动同亚洲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国家间的社会人文交流,以不断增进中国与周边国家人民之间的瞭解、友谊和互信,巩固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的社会基础。
最后,在处理国际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时,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对国际关系中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缓解做出重要的努力,伸张正义、支持公道,发挥中国的建设性作用。
但是,中国新一届政府在周边外交上的成功开局并不意味着未来5-10年中国周边外交就此一帆风顺,中国周边外交需要增强忧患意识。中国周边外交应未雨绸缪,积极强化国际制度的参与能力,争取发挥主导作用。继续发挥“软实力”在周边外交中的积极作用,在深层次上增加中国周边外交的亲和力与感召力,建立相应的预防外交机制和危机管控机制,努力处置各种外交突发事件。在逐步缓和的矛盾中寻找积极的最终解决方案。
(作者是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中国评论通讯社2014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