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9日电 新年伊始,缅甸局势又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美国总统连任后首访缅甸、日本高官外访第一站选择了缅甸,印度国防部长近日也将访缅。在这场围绕缅甸影响力的争夺战中,美日印三国在外交、经济、军事领域渐成联动之势。三国与缅甸之间既互相需要,又互相利用。
近日,日本安倍内阁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访问了缅甸,主动加强与缅甸的战略性外交关系,日本向缅甸提供了首批日元贷款,为日本企业进入缅甸市场提供支持。安倍新政府自此迈出了外交第一步。安倍政府积极谋求与其他发达国家争相投资的缅甸强化关系,并制定了通过东南亚经济圈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战略蓝图。日本加强与亚洲各国的关系,以制约中国崛起。
日缅密切接触,不仅有政治上的考量,还有经济利益上的诉求。早在2012年4月,日本就免除了缅甸约37亿美元债务,并时隔20多年重新启动日元低息贷款援助。这是缅甸总统吴登盛2011年3月上任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首次恢复对缅甸官方发展援助。日本先于欧美国家向缅甸提供援助,主要原因基于缅甸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市场潜力,日本政府希望通过重启日元贷款促进日企投资缅甸。免除债务与恢复援助旨在支持缅甸推进政治改革、民族和解与经济发展。
近年来,日本一直积极在东南亚进行外交努力,不断扩大日本在东南亚的发言权,东南亚成为大国政治、经济角逐的新地区。
与西方主要国家不同,日本出于地缘政治考虑,在缅甸军政府多年遭受国际孤立时继续对缅保持贸易关系和政治对话,并未实施严厉制裁。日本积极追随美国外交政策,在外交上积极接触缅甸,同时先于欧美重启对缅贷款,也反映了日本欲在东南亚地区凸显大国地位的战略意图。
缅甸对于中国经济的依存度正在逐步加深,中国已成为缅甸第一大进口国。缅甸首次允许中方拥有横穿缅甸国土的石油天然气管道的经营权。
缅甸拥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西接印度,东邻中国,是唯一连接东南亚与南亚诸国的陆上战略要塞,也是中国通往印度洋及南亚的主要通道。缅甸扼守印度洋与太平洋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
近年来,美国在中国周边编织包围圈,积极拉拢缅甸,诱使缅甸疏远中国,继而成为美国围堵中国的一枚重要棋子。
2011年11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缅甸,成为50多年来首次踏上缅甸国土的美国国务卿。2012年1月,美国宣布与缅甸互派大使,“以行动对行动”进一步改善与缅甸的关系。而且,美国取消了对缅甸的部分制裁。奥巴马政府希望与出现了民主化迹象的缅甸加深合作,以牵制与该国关系密切的中国。2012年9月,昂山素季访问美国并受到奥巴马的接见。9月末,缅甸总统吴登盛在纽约出席了第67届联合国大会,成为46年来首位访美的缅甸最高领导人。2012年11月,奥巴马连任后首访缅甸、泰国和柬埔寨,表明奥巴马在第二个任期内体现更加重视亚洲的战略,特别关注东南亚地区。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访问缅甸的在任总统。它不仅打破了美国总统上任访问战略盟友的传统,而且给亚洲国家未来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变数。
奥巴马访问缅甸,实际上是要开辟新的战场,希望在亚洲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建立一个所谓的民主发展样板,让其他亚洲国家跟随缅甸,通过政治变革得到美国的支持,为推广美国的价值,宣传美国的人权与民主观念,展现美国的“软实力”, 希望以所谓的价值观巩固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通过向其他国家推广美国的价值理念,成为世界变革的领袖。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制衡中国在东南亚影响力成为美国的战略目的。
如果美国拉拢缅甸成功,缅甸的逐步“西化”势必改变南亚地缘政治格局,对中国周边友好国家将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加速这些友好国家向西方靠拢,中国届时将更加孤立;印度也在强化与缅甸的关系,印度对缅甸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感兴趣,将缅甸视为与东盟国家加强联系的跳板,并与地区竞争对手中国争夺影响力。2012年5月,印度总理辛格访问缅甸,这是印度总理25年来首次访缅。确保印缅关系更加紧密成为印度“东向”政策的内容之一。
美日印等国都在拉拢缅甸,期冀通过加快与缅甸的合作,挤压中国经济空间,削弱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达到孤立中国的目的,使自己的“岛链”更加严实。崛起中的中国,必须跳出岛链,才能有所作为。
中国与缅甸等东盟国家有着传统友好的关系,缅甸不会因为交好美国而放弃中缅友谊。中缅两国的友谊“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分化缅甸”战略,中国应从政治、经济、安全和外交等方面采取积极反制的战略举措,主动破解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布局,确保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的近邻地区成为和平与繁荣的地区。
(作者胡志勇是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评论通讯社,2013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