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外交应有新思维

  2012年,中国将进入第五代领导人执政的历史新时期。中国特色外交应有新思维、新突破。中国政府应摒弃以往过时的外交套路,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局势,制定新的国家外交战略。

  中国的外交政策应及时适应国家角色的迅速转换,适应中国崛起的态势,有必要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实行战略转型,适时进行调整与完善,应坚决改变中国外交过去那种由于缺乏连续性的完整政策而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的迟钝、优柔寡断等非理性行为。

  在对外战略上:中国应积极以以下三个基点为重点,实行全方位的外交战略:

  第一、以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外交为圆心,积极发展同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提高中国在这些国家的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凝聚力;广大亚、非、拉丁美洲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利益具有生命力,而且也是塑造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外交基点应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目标,进一步发展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合作,不断扩大中国在这些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影响力。

  第二、以睦邻外交为轴,主动加强与周边国家以及与东南亚、南亚、中亚和东亚国家的外交关系;地缘关系决定了周边地区是中国的发展影响最密切的地区。在周边地区,中国外交应着眼于与印度等新兴国家发展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牢固的中印伙伴关系将是中国打破美国遏制封锁的最主要的突破口。同时,中国应该积极支持并推进朝鲜的民主与政治改革进程。尽一切努力使东盟国家对中国崛起的不信任感逐步消除。

    第三、以大国外交为推力,积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实现互利共赢。面对国际新形势的挑战,中国应加快实行大国外交战略,以东亚为中国开展大国外交的主战场,积极发挥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并力争东亚主动权。把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列入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以大国方式积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时,中国应不断加强“软实力”建设,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把“孔子学院”真正建设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地。中国应继续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加大维和的努力。中国政府应积极参与联合国在打击恐怖主义、控制非法军售和对传染病的控制等领域的行动。

  在对内战略上:中国政府应强化依法治国理念,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节“收入分配方式”,继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扩大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应在宏观与战略上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并将其转化为积极因素。

  长期以来,中国奉行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但与21世纪全球化发展趋势产生了一定的摩擦和冲突。同时目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能源的巨大需求与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冲突与矛盾。在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不断变革的新环境下,中国过去坚持的“不结盟”战略已经失去了生存的意义,中国外交面临着地缘文化与地缘政治因素的新变革,而且,随着中国在海外国家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保护中国在海外的国家利益成为新的课题。

同时如何避免中国充当地区警察又与中国现行的外交政策相悖。中国综合实力发生变化后,相应的外交姿态,以及国民的心理适应度都在调整。 

  为了确保中国对能源的需要和满足国内保护海外公民人身与财产安全的呼声,中国应加大领事保护和海外救助力度,构建更为完整的领事保护体系,完善和建设好相关应急处理机制。中国也需要在关键地区设立军事基地。中国需要转变外交政策,这样才使中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更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的外交转型必须把国家的安全主权放在首位,积极为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积极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法人的正当权益,维护好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引导国际体系和国际格局朝着更加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中国要积极加入现存的国际体系,融入其中、参与其中,成为平等参与的成员,争取成为主要的角色,发挥主导作用,使国际规范的制定与修正反映我国的要求、符合我国的利益。

 

 

作者是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评论通讯社,20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