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问题研究所“四史”学习教育活动 ——邀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杨剑副院长做专题报告

2020918日下午,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开展“四史”教育系列活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研究员受邀给国际所全体人员作了主题为“诗歌里的新中国外交”的教育报告。

杨剑研究员指出,新中国的外交史,既是新中国史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党史、改革开放史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回顾外交诗歌,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历史演进中的一系列重要外交篇章。外交诗歌包含重要历史人物对当时国际形势的看法,著名人物对历史上重要外交事件的亲历、追忆感怀,著名诗人关于中外交往的记录等等。早在唐宋时代就出现了记载对外交往的诗篇,如唐代诗人郑愔的《奉和圣制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苏轼《送子由使契丹》、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等。

中国的近代史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串接而成,康有为、丘逢甲书写的关于《马关条约》的诗歌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带给他们的悲愤。当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外交曾经的屈辱也随之被逐步清除。董必武同志出席联合国制宪大会、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时所作的诗歌,记录下珍贵的历史时刻。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叶剑英、陈毅,以及外交部领导乔冠华等,创作了部分诗歌记录下新中国一系列重大外交事件,如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重返联合国等。改革开放为我国迎来了外交新格局,80年代我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凌青的诗歌描绘了他见证香港回归的激动心情;前外长李肇星创作的《重托之下》等现代诗则记录下他出任驻美大使前报效祖国与人民的慷慨激昂。诗歌中的中国外交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一改受压迫受欺凌的屈辱,从站起来、富起来,再步入强起来的不平凡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