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陈慧荣副教授来我所做学术讲座

 

 

2018年1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陈慧荣来我所做了题为“国家治理的制度基础”的学术讲座,为国际关系精英讲坛第17讲。现将讲座内容摘要如下:

中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中国越来越重要,将成为未来数十年中国社会科学中的显学。

国家治理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长治久安,即政权和社会的稳定性(regime durability and social stability)。这方面中国古代先哲的思想值得我们挖掘和思考,如《资治通鉴》和《韩非子》等著作就提供了系统和深刻的理论论析。西方关于威权主义的诸多理论与我国传统智慧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长治久安需解决两个根本问题:其一,精英之间如何分享权力?如何妥善处理执政团队的内部冲突?任何政权都面临这个问题无论是民主还是威权政体。;其二,如何应对大众的诉求?即如何有效吸纳民意和控制反对派。

回答这俩个问题有几个不同视角。第一,经济和资源视角认为统治是关于财富的斗争,重点分析统治者、精英和大众的关系。选择人理论、再分配与政治转型以及资源诅咒等理论假说都是这个视角的典型。第二、国际影响和关联视角着重分析与他国社会经济联系对于统治的影响。如《竞争性威权主义》(Competitive Authoritarianism)就致力于考察国内制度转型与西方影响之间的关联性,其结论就是:越靠近西方,转型可能性越大;政权组织能力越强,越有可能抵制西方的影响。第三、意识形态视角考察主流意识形态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强调意识形态对民众的感召力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变化的调适性第四,历史视角关注建政之前的革命传统和社会运动等历史遗产对于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持续影响。

当今学术界出现了“制度转向”(institutional turn),即重视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游戏规则,它们提供约束和赋权,是一个群体赋予某种东西以某种功能,有着非物质、非技术的特性。西方文献中关于国治理制度的考察包括许多专门的议题领域:其一为立法机构。无论哪种政体都需要制度和机制来与反对派达成妥协,以降低治理成本。其二为政党制度。政党主要致力于解决精英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统治集团内关系。他们认为,相比于个人化的统治和军事独裁,一党制的统治最稳定,道理就在于政党能更好地解决统治精英之间的关系。其三为选举制度,威权国家认真搞选举,看似费解,其实有时候选举可以提高政权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西方制度主义存在局限性,对制度的积极作用恐怕过于乐观。有时候,制度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会适得其反。设计精巧的制度可能会慢慢变化。如果正式制度蜕化失灵,变成空壳,非正式制度就会出现。制度与国家治理有时也难以界定因果关系,难以控制变量。制度还有复杂性,某个制度往往在一个制度体系下运作,会受到纵向和横向其他制度的影响和干扰。

总之,从制度层次研究国家治理很有必要,探讨国家治理的制度基础,需要兼有国关怀和比较视野。西方威权统治理论和中国传统智慧都可以给我们提供灵感。

(汪舒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