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国际所组团赴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调研

2017年12月2至9日,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非洲调研团队赴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两国,围绕“一带一路”在非洲的建设情况以及中非安全合作等相关议题展开调研活动。为此,调研团队在肯尼亚期间拜访了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非洲政策研究中心(Africa Policy Institute)和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经参处,在埃塞俄比亚期间拜访了中国驻非盟使团、非盟总部以及东方工业园、中工国际和中交公司等相关中资企业,并对华坚鞋业、力帆汽车等企业进行了现场考察。通过深入了解目前非洲地区安全现状和中非安全合作前景的同时,现场体会中资企业在非洲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对“一带一路”在非洲的推进情况有了总体性的把握。 

  考察团与非洲政策研究所学者合影

关于中非合作现状。国际危机组织的交流学者认为,中国过于关注自身在非洲的经济利益,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利益保护与中非安全合作是相分离的,20年前南苏丹危机发生时,介入危机调解的外部力量主要是美国、英国和欧洲,中国置之度外,只关心商业利益,但中国近年来努力改变了过去只关注在非洲商业利益的单一形象,开始介入非洲的安全问题,比如积极参与苏丹和南苏丹冲突问题的调解,并发挥了一定作用。中国同时还加强了与非盟及其各成员国的联系,一些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对当地人提供技能方面的培训,一定程度上使非洲国家改变了对中国的认知,如今肯尼亚对中国的印象基本上是正面积极的,但也有一些国家如刚果和赞比亚对中国的印象相对负面,认为中国来到非洲和介入南苏丹问题主要是为了资源利益。

关于中非合作前景。非洲政策研究所的交流学者认为,中非关系的发展方向应该从之前仅限于高层次的政府间联系转向底层的民间交流;要加强中非之间在金融、环境与教育方面的合作;中国仅仅依靠在非洲地区建立孔子学院还不够,应该加强思想上的交流,尤其要使非洲人民多了解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国除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非洲进行投资外,还可在和平稳定与安全建设方面帮助非洲,参与非洲冲突危机的调停,在非洲国家政府间发展机构(IGAD)的安全建设上发挥作用,比如与IGAD一道合作培训安全警察,努力增强双方的安全共识等,而不仅仅限于双方高层的军事训练或军事交流。

与国际危机组织交流

关于“一带一路”在非洲的推进情况。东非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和落脚点,而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和吉布提四国又最为重要,连结这四国的有:坦赞铁路、蒙内铁路和已经建好但尚未正式通行的亚吉铁路。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是“一带一路”推进相对比较成功的国家,但两国的国情又有所不同。据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经参处的介绍,肯尼亚地处非洲的心脏地带,是进入中非和西非的交通枢纽,因此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对肯尼亚十分重视。同时肯尼亚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建国后基本沿袭了英国的法律制度,加之肯尼亚极少发生大的政治动荡,社会比较稳定,所以西方国家将肯尼亚作为在非洲打造民主国家的样板。在经济上,肯尼亚政府长期以来都执行温和的经济政策,没有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因此其民营经济十分活跃,服务业、旅游业和银行保险业等部门经济比较发达,而且其经济是内生型的,对外开放度高,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基本保持在5-6%左右。如今肯尼亚已是中国在非洲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也是当前在肯尼亚的第二大外来投资国。在肯尼亚的中国企业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是工程承包,占了肯尼亚基础设施建设的50%以上,其次是购买土地,再就是一些以生产电池、箱包、牙膏和生活用纸为主的中小民营企业。

考察团根据调研了解到,埃塞俄比亚的经济政府主导性强,因此埃塞俄比亚在道路等大型工程方面的建设要强于肯尼亚,目前在埃塞俄比亚的中资企业就有100多家,如中交公司、中工国际、中土、中建和承建东方工业园的其元集团等,中国企业承担了非洲大道项目、高速公路项目和非盟总部、亚的斯亚贝巴国际机场、国家体育场等大型场馆的建设,但埃塞俄比亚的民营经济和服务型经济不活跃,虽然经济增长率快,但经济结构不平衡,缺乏出口创汇企业。其牛肉产量稳居非洲第一,但由于检疫水平不达标,因此出口量低,无法向中国出口。国家外汇收入很少,所以埃塞俄比亚政府十分欢迎能够为其创汇的外资企业进驻。主要挑战是埃塞俄比亚政府的负债率高,当前又进入了密集债务偿还期,导致政府对其境内的外资企业采取较严苛的税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投资环境。

考察东方工业园

通过对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两个国家的现场考察、学者交流以及对中资企业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一带一路”建设在这两个国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中资企业也普遍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共同问题,如电力供应不稳定问题、腐败问题、劳资纠纷和罢工问题、税收问题、汇率结算风险问题、族群冲突风险问题以及企业间的同质竞争问题等。东方工业园是中国财政部和商务部确认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典范。园区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水、电、税收和清关等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对走出去的中方企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如何进一步完善以东方工业园为代表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是推动“一带一路”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考察中资企业生产现场

在拜会中国驻非盟使团时,旷伟霖大使亲切接见了考察团,并介绍了相关情况。中国政府于2015年5月成立了中国驻非盟使团,致力于加强与非盟高层的联系,推动与非洲国家在“三网一化”(铁路、公路、航空和工业化)方面的对接与合作。目前合作势头最好的是铁路建设,区域航空建设尚未启动。同时,作为中国、非盟与美国三方合作的产物,中国积极参与了非洲疾控中心的建设与运营服务,中国还帮助建设了非盟总部大楼,中国援建的非盟总部二期工程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旷大使强调,非洲国家普遍希望中国加强与它们的合作。目前中国与非盟的合作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维和,主要是南苏丹的维和部队;二是参与热点问题的解决,如积极参与南苏丹问题,进行穿梭外交;三是军援,向非盟特派团提供军事援助,帮助非盟建立常规军,为非盟培训军事人员等。

旷伟霖大使亲切接见代表团

通过这次调研,考察团深刻意识到:非洲既有风险,又是机遇之地。无论是在政治安全合作,还是“一带一路”建设,中非之间的合作还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中国应该更加重视非洲,进一步加大对非洲的了解与研究。特别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由于非洲各国的国情不一,政府层面应该坚持“一国一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而企业层面一定要与相关非洲国家的国情相结合,在充分了解非洲国家发展需要的情况下推进投资与项目建设。

在交流过程中,有非洲当地研究机构体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考察团就可合作的事项与他们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罗爱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