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上海全球问题青年论坛召开

20151024-25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与《国际关系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第七届上海全球问题青年论坛”在上海社科院分部举行。来自海内外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本所的40多位青年学者与会,以“新世纪地区安全危机及其治理”为主题开展了学术探讨,并就“安全危机治理的理论思考”、“大国协调与区域安全治理”、“亚太地区危机与管控”、“人道主义与对外干预”、“中东、中亚的安全危机与治理”等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上海社科院国际所刘鸣所长在开幕式上致辞,并以中美之间战略对抗危险升级原因及其应对为主题做了主旨演讲。

刘鸣所长在演讲中指出,美国自身地位与认知变化导致的对华怀疑与战略钳制或平衡是中美之间战略对抗危险升级的重要原因。美国预感到,中国崛起至少改变了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并认为其中潜藏着挑战。作为国际体系的领导者、维护者,美国应该保持超群的优势,不容挑战。中国可以发展军事,但应该是防御性的,不能具有超越亚太地区的力量投射能力。其次,美国学者在阅读中国文献时的片面性也是造成中美战略对抗危险升级的重要原因。他们往往选择激进的有关进攻性大战略或重塑国际体系的论文,而没有注意到中国除了强硬派还有温和派、自由派。再次,美国设立规则时以自我为中心的惯性,使其对中国制定的任何规则都采取抵制态度。无论在亚投行、“10+3”机制、亚信会议还是网络与南海问题上,美国都不愿承认中国提出的诉求与规则。此外,刘鸣所长还讲到结构性因素与第三方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并提出消减互疑、增加互信,不在具体问题上过分纠结而更看重未来国际秩序与地区秩序的构建是降低中美战略对抗危险升级的重要基础。为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双方必须共同努力。

1.安全危机治理的理论思考

新世纪以来,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乱局、叙利亚内战、乌克兰危机、埃博拉病毒、“伊斯兰国”、“博科圣地”等各种地区性安全危机频现,严重威胁地区乃至全球安全,要实现对这些安全难题和困局的管控与治理,不仅需要各国及时应对、紧密协作,而且需要对这些问题的理论思考,从而从理论的高度探讨终极应对方案,并指导实践。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荣正通结合新古典现实主义和前景理论,提出了大国介入国际危机的成本权衡理论;柏林自由大学的贺之杲博士以欧盟在科索沃危机的安全治理为例,从自变量、因变量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地区安全治理的分析框架;上海社科院国际所汤伟博士对国际卫生治理的转型进行了深度剖析,提出“去安全化”建议;上海社科院国际所李因才博士以安理会第1540号决议为例,提出了安全治理中的议题治理网络概念;西安交通大学金新博士认为,东亚当前东亚存在区域特征的“外溢困境”,所以从非传统安全治理向传统安全治理的功能性外溢在现阶段尚不具有可能性;华东政法大学华勇博士则以“保护的责任”为案例,从倡议联盟的视角分析了人道主义危机治理规范的变迁。

2.大国协调与地区安全危机管控与治理

从大国协调的角度来看,相关学者考察了中、美、俄、日等大国在危机管控与治理上的经验与政策取向,试图找到有效的危机管控与治理手段。中国社科院杨原博士指出了在大国间战争不再是一种可行的策略选项时“共治”模式的可行性;北京大学博士生陈永提出中美应该尽量避免可能将双方拖入到军事冲突之中的“第三方陷阱”;厦门大学王伟光副教授认为增加信任是中美解决南海问题上冲突乃至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关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蒋翊民博士指出,比起军事和政治手段,法律手段是美俄《中导条约》履约争议短时期内唯一可以避免危机升级的可行方案;南开大学博士生卜振兴以鹰鸽博弈模型分析中日关系并给出了避免中日冲突的解决方案。对于各大国介入危机的方式问题,上海社科院国际所汪舒明副研究员则对中国介入中东地区安全危机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指出中国采取“软介入”方式,需要与欧美的“硬介入”相配合,因此中、德可以考虑在中东治理中互相配合;上海社科院国际所顾炜博士认为,为自己的武力披上人权规范是俄罗斯介入地区危机的“正当”理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赵军副教授则对中国参与中东恐怖主义治理进行了评估,指出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有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承担国际责任和构筑中国国家形象是中国参与中东恐怖主义治理的主要动因。此外,对外经贸大学杜旸博士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能面临的安全挑战做了全面分析,并从战略视角提出危机管控思路。

3. 地区安全危机及国际组织对危机的管控与治理

目前,世界范围内大国间直接冲突的可能性虽然逐步缩小,但各种地区性安全难题却困扰世界各国,有待于各国及国际组织对其进行有效管控与治理。中国社科院王金岩博士对利比亚安全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姚远梅博士对阿巴边界“黑洞”与中巴经济走廊的路线困境、中国社科院博士后史谢虹对中亚宗教极端势力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博士后朱泉钢对“伊斯兰国”组织的全球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上海外国语大学包澄章博士对中东宗教极端主义等都做了论证详实、观点鲜明的深入考察与研究。在各国及国际组织对地区危机的介入、管控与治理方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周士新博士与广西民族大学葛洪亮博士分别对对东盟争端管理机制及其效用与东盟“安全共同体”的构建做了详细分析,并对中国借鉴东盟经验和教训提出建议。上海社科院国际所戴逸尘博士与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钟准博士分别就欧盟中亚战略中的多边安全合作及其成效与欧盟的对外干预机制进行了论述。复旦大学博士后陈娟则对阿盟介入叙利亚危机的进程与影响进行了评估。北京市社科院戚凯博士从西方人道主义干涉思想发展的角度对联合国维和行动进行了深入论述。

本次论坛的最大特点是多位青年学者不仅从理论和经验的角度对国际安全危机治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当前世界的热点问题和热点事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意见;而且,他们还针对个别安全危机议题提出了很多具有实践意义的政策建议。经过一天半的激烈探讨与争论,与会青年学者不仅对地区安全危机议题有了更加深入广泛的理解与思辨,而且扩大了学术共识,达到了以文会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上海社科院国际所党总支余建华书记在闭幕式上致辞,高度评价了此次论坛,指出此次参会的各位青年学者的论文研究有深度、实证扎实、视角广泛、研究规范、一些视角的选择也很有勇气,还有一些跨学科研究,大家对彼此的评点也很到位,同时也对大家的学术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