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球经济治理新需求”国际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全球化不仅推动了国家间资本和货物的跨境流动,还改变了国际经济力量的传播渠道和各经济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经济交往的本质。这些变化对全球经济治理的机制、制度和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全球经济治理架构,成为解决当前世界经济所面临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在此背景下,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共同发起了“全球经济治理新需求”系列国际研讨会。首届会议于11月4日在我院举行,会议主题为“国际金融体系、发展与基础设施融资”。

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于信汇、艾伯特基金会项目经理亚尼克·兰戈(Yannick Ringot)出席会议并致辞。于信汇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经济正处于变革时期,全球经济治理重要性更加凸显,也更需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的新理念、新行动、新路径。上海社科院作为中国25家高端智库之一,将发挥自身优势,与各界进行广泛合作,共同打造学术、智库共同体,为改革与完善当前国际金融秩序、国家间多边合作提供思路、思想和远见。兰戈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经济秩序已经无法推动强有力、可持续和包容性的经济增长,国际金融领域需要新兴国家更多地参与相关规则的制定过程,艾伯特基金会希望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全球经济与金融项目资深研究员宝娜·苏巴奇(Paola Subacchi)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战略局局长塞尔吉奥·苏霍多尔斯基(Sergio G. Suchodolski)就“处在十字路口的全球经济治理”做了主旨发言。苏巴奇研究员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间的合作与协调是预防和应对经济危机、改善经济运行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主要经济体需要在财政、货币、结构性改革和金融监管四大领域实现更加高效的合作。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够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从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说,人民币还需要进一步国际化。苏霍多尔斯基在发言中介绍了新开发银行的战略规划、运作机制及其在发展融资上所取得的成就,指出新开发银行正致力于构建一种具有高度灵活、专业、透明、创新和代表性的新型组织结构。他同时分析了建立新型国际金融机构的必要性,认为新开发银行能够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实现良性合作,并为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潘英丽教授、牛津大学政治和国际关系系亚历山大·肯提克勒尼斯(Alexander Kentikelenis)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庞中英教授、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欧洲研究中心马提亚·蒂曼(Matthias Thiemann)博士、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宋国友教授、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周宇教授、欧洲债务与发展网络政策与倡议官玛丽亚·罗梅罗(Maria José Romero)和德国发展研究所世界经济与发展融资部资深研究员凯瑟琳·贝伦斯曼(Kathrin Berensmann)等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改革国际货币和金融机制”、“发展和基础设施融资”、“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及相关机构”等议题,作了精彩发言。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所前所长张幼文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秘书长郁鸿胜教授、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余建华教授、艾伯特基金会项目经理亚瑞(Arthur Tarnowski)分别主持并参与了此次会议的讨论。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鸣教授对此次会议做了总结,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秩序面临诸多挑战和国际经济体系发生结构性变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需要加强协调与合作,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变革与完善。此次研讨会以问题为导向,层次高且重务实,既从不同的视角对全球经济治理的新需求进行了深度学术分析,又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此次会议是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与艾伯特基金会合作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双方还计划在2018年继续围绕国际贸易、跨国投资、G20等议题主办两次国际研讨会,以进一步推动国内外学界关于全球经济治理的交流。

(柯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