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华:《解读苏丹公投的台前幕后》

《新民晚报》2011-02-11

 

苏丹南部公民投票委员会7日宣布了公投的最终结果:98.83%的选民支持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苏丹南部将按计划在79宣布独立。

苏丹总统巴希尔宣布承认和接受这一结果。巴希尔形容未来将在南部地区诞生的新国家是在“苏丹子宫内孕育出的婴儿”。

分析人士认为,公投使婴儿顺利诞生了,但是这个婴儿与母体之间的联系难以被割断。

 “后公投时代”的苏丹局势会如何发展,吸引着全球的关注目光。——编者

 

殖民者埋下南北矛盾“祸根”

歧视高压政策酿内战“苦果”

问:什么是苏丹南北矛盾的历史根源?这场分家公投出现的历史背景如何?

答:苏丹拥有多元文明影响的悠久历史,这个具有黑人文化传统的国家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8世纪出现了被称为努比亚的非洲古代黑人文明,公元五六世纪前后分别从北方的埃及和南方的阿克苏姆(今埃塞俄比亚)传入基督教文明。715世纪,大批阿拉伯人从埃及进入,由此苏丹成为土著的努比亚文明与外来的拜占庭基督教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文化融合体。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穆斯林成为苏丹北方的主要居民,而南苏丹的主要居民依旧是信仰原始宗教和基督教的黑人(尼格罗人)。19世纪在欧洲殖民者的引诱、唆使下,北方阿拉伯部落贵族对南方黑人进行残酷的猎捕和贩卖,致使惨遭祸害的南方黑人族群对北方阿拉伯人形成根深蒂固的怨恨和敌视。

20世纪以来,统治苏丹的英国殖民当局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诸方面的分而治之政策,人为地制造和扩大苏丹南北居民在社会经济上的差异和思想文化上的隔阂。苏丹南北两方的社会发展差异加深:南方成为信奉原始宗教和基督教的黑人集中区,使用英语和非洲土著语言,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北方则成了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区,使用阿拉伯语,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较快。二战后,英国强调南苏丹“自决权”和“特殊地位”,反对组建统一的苏丹民族国家,指使南方人士要求南北分治,企图把南苏丹并入英属“东非联邦”或独立建国。因此,英国殖民主义者是苏丹南北矛盾的一大祸根。

1956年苏丹独立后,历届政府对南方执行歧视高压政策,酿成南方黑人反对喀土穆中央政府的南北内战。虽然尼迈里政府通过准予南方内部自治等安抚政策,促成1972年南北和解协议达成,历时17年的内战停息。但十多年后,又因尼迈里政府破坏和解协议,推行“重北轻南”的经济政策以及强制南方实行“伊斯兰化”等政策重大失误,1983年内战再起,形成加朗领导的苏丹人民解放运动(SPLM)及其武装苏丹人民解放军与政府持续对峙。

2005年,苏丹副总统塔哈和加朗分别代表中央政府同SPLM签署《全面和平协议》,成立苏丹民族团结政府,方才结束这场非洲最大国家延续最久的连年内战。根据协议,在6年过渡期结束后的2011年举行决定南方最终地位的苏丹南部全民公投。

美国积极插手南苏丹问题

“软硬并举”觊觎石油资源

问:美国在苏丹问题上起了什么作用?美国的政策目标是否与石油资源有关?

答:美国一直对南苏丹问题比较热心。无论是2005年和平协议的达成,还是这次公投的如期举行,美国均是一个颇为积极的国际角色。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曾向苏丹政府提供军事援助。但为抗议美国支持以色列侵略阿拉伯国家的立场,1967年苏丹同美国断交,直至1972年苏美复交。1990年美国指责苏丹巴希尔政府侵犯人权、继续内战而终止除人道主义救济外的其他援助。1991年美关闭驻苏丹使馆。1993年美将苏丹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1997年美国又以苏丹继续支持恐怖主义、侵犯人权等为由,对苏丹实施全面经济制裁。19988月美国驻东非使馆爆炸案后,美国指责苏丹卷入此案,以苏丹生产化学武器为由,炸毁喀土穆希法制药厂。“911”事件后,苏丹积极配合美国反恐,美对苏丹政策也从“单纯遏制”变为“软硬并举”。

2005年苏丹达成《全面和平协议》。随后几年里,美国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软硬两手,坚持要求苏丹政府兑现《全面和平协议》。200910月,美国国务院文件明确指出,目标是“2011年后在苏丹实现和平,或以有序方式建立两个有能力独立生存、和平相处的国家”。

石油资源是美国关注苏丹问题的重要因素。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雪弗龙公司就已经进入苏丹,但石油勘探受到基础设施匮乏和南方内战的严重制约。上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与苏丹关系恶化,雪弗龙公司撤离苏丹,并最终放弃了开采权。1997年美国开始制裁苏丹,禁止美国公司同苏丹发生经济联系。

进入21世纪后,在中石油等跨国公司的帮助下,苏丹石油开采业迅速崛起。国际舆论分析,美国如此积极介入苏丹事务,不仅是为恢复对这个具有重要战略地缘位置的非洲最大国家的影响力,还包含觊觎苏丹日产50万桶石油权益的真实意图,美国石油资本渴望通过苏丹的南北分离,恢复其原有权益。

苏丹“分家”面临难题多

“多米诺”效应令人忧虑

问:公投结果将带来哪些后果?“后公投时代”的苏丹局势会如何发展?

答:根据日前苏丹南部公投委员会计票结果,近99%的投票者支持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苏丹副总统塔哈宣布政府接受公投初步结果。然而,投票容易“分家”难。历经连年内战的惨痛折磨,南苏丹独立的决心难以动摇。但喀土穆政府并不愿意失去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南苏丹。现在看来,在今年7月正式“分家”前的半年过渡期中,苏丹南北方还需处理一系列棘手难题。

一是南北国界的勘定。长约1250公里的南北国界线中,能够明确的只有四分之一,其余多为糊涂账,其中争议最大的阿卜耶伊。该地区盛产石油、水草丰茂,围绕其归属争端,占当地居民三分之二的南方丁克•恩古克族已同阿拉伯米塞里亚族居民发生激烈的流血冲突,如果处置不当,这里很可能成为南北摩擦和冲突的“火药桶”。

二是石油权益的分享。苏丹的石油出口创汇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最大一块,70%的石油储量分布在南方,分家后北方将损失三分之二的石油收入,但南方开采的石油还得依靠北方的石油管道出口,还要利用北方炼油厂炼油和获取成品油,石油利润如何分享?

三是尼罗河水量的分配。尼罗河是关系到东北非国家国计民生的珍贵水源,根据尼罗河水地区分配条约,尼罗河流经国都有一定的使用比例。苏丹一分为二后,如何调整河水用量分配比例?

四是外债的分担。目前总额380亿美元的苏丹国债南北方如何分摊?是根据债务的由来和用途,还是双方人口或者国民生产总值比例来分配和承担债务?

五是居住在北南两地居民的身份认定和国籍。目前有近百万南方人生活在北方,而北方人也有许多因经商而居住南方,他们的身份如何解决?

南苏丹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连年内战使这里生存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成为“非洲阿联酋”的美好憧憬难掩面临的艰巨挑战;独立后南方的黑人各族、各政治派别矛盾是否又会重新凸现?对北方而言,南苏丹分离的结局是否会给达尔富尔反政府力量带来某种鼓舞和启示?

非洲不少国家也面临着与苏丹相似的问题:多元的宗教信仰、遗留的历史争端、尖锐的族际冲突、脆弱的国家认同……苏丹的国家分离是否会对索马里、卢旺达和尼日利亚等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然,苏丹局势将对非洲的政治文化版图产生持久的冲击。

苏丹公投结果不影响与中国友好合作大局

问:苏丹局势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答:中国与苏丹友好往来源远流长,历史上苏丹在红海的港口就曾接待唐朝的商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赢共利的中苏石油合作结出丰硕成果,苏丹由石油进口国变为重要出口国,带动苏丹经济全面发展。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和援助苏丹的公路、桥梁、港口、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目前是苏丹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投资国。

中国从不干涉苏丹内政,这早就得到苏丹南北双方政府和人民的认可与赞赏。2005年协议签署后,中国苏丹双方高层互访不断,中国已对南方提供6000多万元援助,主要用于打井办学、医疗培训等。中国认为这次苏丹南部公投顺利举行,是朝着全面落实2005年协议迈出的重要一步,不但派出公投观察团,而且中国在苏丹的维和部队也为公投作出重要贡献。2008年,中国已在南方首府朱巴开设总领馆。

中国代表在安理会强调,中方认为目前重点是应继续维护苏丹和平稳定,中方将同有关各方共同努力,继续为推动苏丹实现长期和平、稳定与发展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显然,中国支持苏丹南北方以共享、共存姿态实现包容性发展,公投不会影响苏丹与中国友好合作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