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荣《中国和平崛起与俄罗斯民族复兴的互动关系》

 

当前是中俄两国一个共同的重要发展机遇期,振兴民族,复兴强国成为两国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中俄两国崛起的道路会给双方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又将采取什么策略和方式来减少中国崛起可能与俄罗斯之间产生的摩擦?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对中国崛起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解决中俄关系发展中的不利因素。

一、如何看待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反响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中国崛起就一直成为俄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关“中国威胁论”的言论在俄远东地区更是不绝于耳。在1993-1995年间,在俄罗斯地方与全国刊物上刊登的提及警告“黄种人危险”复燃的文章达150多篇。

    俄媒体上涉及“中国威胁论”的言论基本上可分为两类:

    1.国家安全与人口威胁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经济陷入了艰难时期,综合国力大衰败,而中国却出现了经济上升兴旺的景象。“中国威胁论”便在俄罗斯一部分具有极端民族主义倾向的势力和亲西方派人群中鼓噪喧嚣而起。

一些俄罗斯专家学者断言中国不可避免地将与俄罗斯发生冲突:“目前中国对俄罗斯有威胁,这种威胁在远东表现得非常明显,而且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增强而加大。甚至可以推测,到新的睦邻友好条约有效期满时(2020年),俄中必然发生严重的领土争端,使我国失去某一部分领土。”俄罗斯政治和军事研究所所长A·沙拉温在其撰写的《第三种威胁》一文中,公然把“中国威胁”视为继车臣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之后对俄形成的第三种威胁。属俄罗斯民族主义激进派、欧亚党的发起人和理论家A.杜金则一直把中国看作是西方的同盟,中国在地缘上对俄罗斯构成威胁是现实的,因为中国是一个“作为大西洋主义的地缘政治的基地以及作为寻找‘无主空间’的人口密度很高的国家”。

在俄罗斯边疆区的政府官员和部分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学者中,他们把中国对俄罗斯的威胁更多地看成是一种非军事的对俄罗斯地缘的扩张,主要是对资源与市场的争夺和中国人口向远东的扩张。A·瓦加诺夫在《至2010年在俄中国人口将成为俄罗斯第二大民族》一文中,呼吁警惕来自东方的“黄种人威胁”。俄汉学家B·格尔布拉斯说:“可惜我们有时是巴结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就是在政治上承认北京的势力范围向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一部分地区扩展这一现实。” “目前的俄中关系不是太乐观,不指望有任何美好的前景。”

    2.合作与安全两难

    对中俄之间的经济和军事合作一直存有微词,认为从长远利益看,俄中能源与武器交易有损于俄罗斯地缘利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B·米亚斯尼科夫曾对中俄边境合作对俄罗斯会带来什么益处表示怀疑,指责中国商人从俄国索取资源与硬通货,并质疑:“边界地区转变为积极经济合作区本身这一点就急剧地降低了它的安全程度。”在中俄能源与军技合作问题上,俄对中国表现出的警惕和防范意识十分明显。如俄向中国出售的武器装备技术等级与其向印度提供的有较大的区别;又如200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尝试参与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民营化投标、却无端遭到俄罗斯杜马议会的否决。此外,关系中俄能源合作的石油管道项目几经波折,俄方一直摇摆不定,至今无法签订最终合同,这不纯粹是受经济利益因素影响,而是防范中国扩张、摆脱中国牵制的意识左右了俄政府的最终决策。

    对俄中合作中的安全问题,莫斯科卡内基中心副主任特列宁把俄方的防范动机道了出来,“如果向中国方面提供武器,一旦与中国发生冲突时,俄罗斯方面不仅对自己提供的武器具备防御能力,而且还能够掌握人民解放军的武器情况。”

    综上所述,俄“中国威胁论”的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是中国崛起势必对俄构成威胁。中国必然会争夺地区主导权,俄罗斯的地缘利益和国家安全将受到来自中国的威胁和挑战;二是中国崛起必然走扩张之路。中国实力增强离不开对市场、能源、生存空间的要求,俄罗斯地大物博,人口稀少,无疑会成为中国扩张的首选目标;三是中国向俄索取能源和军事技术构成俄本土安全问题。俄向中国输出低廉的原材料和能源以及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解决了中国发展的能源需求并提高了其军事防卫实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实力发展,反过来对俄的安全构成威胁。

    3.中国崛起是否构成对俄威胁

    在俄罗斯学术界,也有一批学者对中国威胁论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当中较具代表性的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A·雅科夫列夫。他说:“为什么只有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对俄罗斯最危险,北约国家的实力增强对俄罗斯就不危险?……另外,和中国一样与我国为邻的日本的实力增强就不危险吗?”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专门研究华人在俄罗斯的变迁史的A·拉林教授通过列举大量的历史事实,否定了中国在远东有“移民扩张”的说法。俄罗斯学者、美国圣地亚哥大学教授M·阿列克谢耶夫对中国移民对俄远东构成威胁的夸大说法也持否定看法。莫斯科卡内基中心的副主任特列宁说:“在短期内和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不会对俄罗斯构成军事上的问题。”

    据实而论,俄罗斯媒体出现“中国威胁论”的主要根源并不在于中国实力增强有否对俄罗斯构成什么威胁,而是俄方部分人不愿意接受一个比其强大的邻国的存在事实。

    俄罗斯“中国威胁论”的产生与俄罗斯部分人的思维方式和心态亦密切相关。表现在:第一,由于传统的地缘安全观的思维模式所造成的一种判断,似乎一国实力的增强必然导致向外扩张,对邻国的安全构成威胁;第二,由于俄罗斯国力衰退在民众心理上形成的一种失落和悲观心态,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转化为民族主义的情绪化宣泄;第三,俄民众由于缺乏对客观真实的了解,常常以偏概全,夸大、歪曲事实;第四,由于受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和亲西方立场主导,视中国为潜在威胁。

    4.中国和平崛起是中国外交的具体实践

    许多研究中俄关系的学者认为,中俄两国今后的经济实力发展变化可能会出现三种可能:一是中俄综合实力相对平衡增长;二是俄罗斯重新崛起,中国的发展受阻;三是两国发展速度呈“中快俄慢”,彼此差距继续拉大。中俄作为近邻,又是处在相同发展阶段的大国,如何使两国关系发展不因彼此力量变化而受到大的影响,是值得中俄学者探讨的问题。

    在俄方学者中,有人认为俄中关系的顺利发展首先在于保持两国实力的平衡发展,一方实力的过强或弱都将对另一方构成威胁。“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极端都对俄罗斯不利,甚至是危险的。如果中国变成超级经济大国,俄罗斯则会长期沦为资源附属国。如果中国经济陷人严重危机,俄罗斯将受到来自中国的移民威胁,数千万中国人会不受控制地涌人俄罗斯。如果中国经济能够适度发展,(这种可能性最大),那么我们则可乐观地看待俄中经济伙伴关系的前景。”

    在中方学者看来,保持中俄之间的实力平衡发展是不现实的,他们主张中国以内敛式的方式和平崛起,走和而不同、不同而和之路,即扩大双方“共守的规范、共享的理念、共有的利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崛起过程中与他国的摩擦。中国的崛起不是要压倒、控制其他国家,因为“与以往各个后起大国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中国是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中进人国际体系的,而且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市场开放和制度改造来适应现存的国际体系,通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来逐步改善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通过增进与‘维持现状的大国’和世界各国扩大共同利益的方式来改变国际体系的结构。因此,中国加人国际体系的过程根本不同于以往的后起大国,其结果也必然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要发展、要壮大,只能走适合自己发展的强国道路,选择与当今世界发展体系相融合的方式,真正塑造一个能承担义务、愿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华民族复兴依靠的是和平发展的环境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机遇,而不是依靠对外部资源和市场的扩张和掠夺来增强自己。有效合理地利用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提高本国经济在区域经济体系中的比重和综合竞争力,消化、克服自身的种种内在和客观的制约因素,采取“内聚外合”的方式。

二、中俄崛起过程中的战略协作关系

中国崛起与俄罗斯复兴是中俄关系中所要面对的现实,也是对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面临的一个课题。如何处理好两国的互动关系,创造相应的条件,是我们目前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俄双方作为近邻,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伙伴关系,它主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国内改革问题上,相互间需要取长外短,借鉴成败经验;2.在两国经贸合件上,彼此作为重要贸易伙伴,相互间互补性很强;3.在国际问题上,相互间需要依赖和支持。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主要是基于客观条件以及主观意识上的一些因素,如两国的地缘政治观、国际安全观和大国战略取向等。

    1.地缘政治观

    中俄之间的地缘利益始终紧密相连,尤其在两国经济改革的关键阶段,地缘利益就表现得更为突出。为了实现振兴民族、复兴强国的战略目标,中俄两国迫切需要双方相互能予以承诺,共同维护一个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建立彼此和睦相处、互信友好的双边关系。中俄的改革进程离不开国际环境的影响,双方既需要得到对方的理解、支持与同情,又需要借鉴彼此的改革成败经验。中俄之间在客观上双方有着相互依靠和协作的必要。两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合作的潜力很大。中俄两国的互补合作不仅能为双方提供很大的合作机遇与空间,而且对中俄两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两国间的金融投资和跨国合资经营在未来发展中将是双方经贸合作增长的一个重要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开发与中国东北地区的发展作为两国密切经济联系的纽带,对加强双边经贸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2. 国际安全观

    9·11事件之后,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威胁不再占主要位置,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极端宗教势力、民族分离派别逐渐上升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中俄两国面对新的地区冲突与民族分裂活动,需要相互配合,共同打击三股恶势力和跨边境贩毒、犯罪活动,保卫边界的安全与社会稳定。此外,至今尚存的个别边界地段划分问题,边界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移民等问题的协商与解决,都需要两国本着互信合作的态度去妥善处理。上海合作组织作为地区间的国际组织,为多边联合打击三股恶势力提供了合作机制,并为解决边界社会问题与矛盾创造了合作平台。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两国在处理国际问题上发挥了特定的作用。两国都主张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性,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多边协商、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赞成以强欺弱、 “单边主义”做法,积极促进裁军进程和加强多边军控,有效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两国在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协调和缓解地区紧张与冲突局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大国战路取向

    面对冷战结束后美国一超独霸、西方诸强势力大肆扩张的世界格局,中国与俄罗斯不得不共同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及其价值观的冲击和压力。在这种条件下,中俄加强战略协作有利于两国的地位提高和各自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面对冷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新形势、新特点,中国选择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韬光养晦,坚持以和平与发展原则作为本国发展的治国之本,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和平外交方针,与俄罗斯缔结了长期睦邻友好条约,适应了中国发展内生改革机制的需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大国战略取向从“一边倒”最终转向了“东西平衡”。投靠西方的“一边倒”战略并未能彻底解决所面临的处境,相反却加速了俄罗斯地缘利益的丧失;而维持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可以取得与西方世界的平衡作用,有利于维护俄罗斯战略利益和实现复兴俄罗斯的战略目标。

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中俄两国作为倡导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力量,都十分珍惜彼此间结成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这种关系又有别于盟国关系。双方不能不强调各自利益的特殊性,它们既可为共同的战略目标结伴,又有为维护本民族利益的特殊要求。面对中俄之间的具有特殊性的战略伙伴关系,我们应该从世界大国关系与国际秩序格局的角度去看待中俄关系发展与未来,审时度势,以务实与友好相结合的精神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在强调互信的同时,正确处理彼此之间协作与竞争的关系,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及双边高层会谈机制不断增进相互认识和理解。中俄结成世代友好是两国战略上的根本决策,是两国对冷战后的世界政治与复杂的国际局势变化所作出的一种共同选择。

三、中俄关系应与时俱进

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俄两国所具有的主要共识。这一共识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是两国以互信、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的指导思想。基于这些共识与原则,两国的战略协作才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为保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长期平稳的发展,两国领导人一直保持着高层定期会晤、定期磋商的传统,这已成为两国关系中一个很重要的政治机制。自从这种机制确立以来,两国成功地解决了边界问题,签订了包括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一系列长期合作协议,在许多国际问题上共同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的协调作用,是中俄关系中最令双方满意的协作成果。

    对中俄两国来说,保持这种长期的稳定关系,就是要保持两国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相互利益的协调和密切协作。中俄两国没有强烈的利益冲突和不可解决的问题,两国的共同利益多于局部利益,所以,双方在处理双边问题上始终是深思熟虑,慎重对待,力求兼顾双方共同利益。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本质是强调合作与发展,而非冲突与对抗,这就保证了中俄两国之间现在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战略伙伴关系的长期性与稳定性。“大国或邻国之间要产生良性互动,必须把握相互关系中的各个环节,起点——维护各自国家利益,同时尊重对方的利益;过程——合作与竞争同在,矛盾与妥协并存,要善于合作,善于妥协;结果——双赢、共赢,而不是单方面获益。关键在于合作要真诚,竞争要守规矩,摩擦不要导致对抗,妥协要掌握适度,从而符合彼此利益。中俄之间好就好在切实做到了这一步。”

    在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发展中,中俄两国在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上往往表现得务实而不予让步,这在某种程度上给双方的积极互动关系增添了利益协调和兼顾的难度,同时,来自不同国家和集团的参与增添了中俄双边合作过程中的竞争因素和政治复杂背景。这种“竞争”给双方合作带来波折,造成双方意见不和。要协调好中俄之间的经济利益与政治互信关系,笔者认为,首先,双方应慎重对待双方的协议,履行彼此之间签订的书面包括口头承诺,遇事多协商,即使发生一方有负于我,另一方也应本着大局原则,通过双方磋商机制,采取相应的解救和弥补措施,而不是“以怨报怨”,加深彼此的分歧;其次,要充分估计到中俄合作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因事制宜,因势利导,加强协商沟通,维护两国的共同利益。

    我们强调中俄之间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对外策略的完全相同。中俄都处于振兴经济的过程中,双方运用战略与策略时往往要考虑自身利益,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双方的合作,这也是中俄之间经济合作落后于政治合作的原因之一。即使双边经济合作中有些曲折,对双方来说也不完全是坏事,至少它可以促使双方更好地去面对现状,更加全面地去思索问题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双方应该与时俱进,扩大国际关系中的双边互动和多边联动,形成一个多方位的与周边国家协作的整体,共同承担和履行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的职责,共同促进地区内的经济与贸易合作;其次,加强双方各层面的人员交流与信息交换,扩大协商领域与共识基础,突出中俄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联动效应,即中国和平崛起有利于俄罗斯复兴,同样俄罗斯复兴亦能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合作对双方最为有利,反之,对双方无利。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剧,中俄两国在地缘政治与经济中所具有的优势将充分放大,俄罗斯以能源合作为先导的经济外交,为其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赢得有利的发展机遇,对其提高综合国力、加快国内经济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以市场和成本优势构筑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平台,对吸引国外资本和技术,促进国内建设也起到重要作用。中俄两国间的战略协作,无论政治上的互信度.还是经济上的结合度,在维护本国安全和经济利益前提下,将突出务实性与建设性,按照互信——合作-—发展——竞争这样一种互为协作模式,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友好发展。